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产销矛盾尖锐!海量库存茶正在拖垮中小茶企!
发布时间:2025-05-25 20:26:59

  2009年到2015年,山头茶的茶园还没有扩种开,那时候的山头茶,不含水分的古树茶较多。

  茶叶产量较小,市场红利期,每年消耗较大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,就算剩下一些茶叶,经过近10年的消耗,存量也所剩无几。

  2016年开始,种下去四五年的小树茶也开始投产,茶叶产量一瞬间就上来了。

  普洱茶每年3000吨左右的出口,11到12万吨的内销量,就算每年消耗12万吨的乐观估计。近5年,普洱茶库存量大概在20万吨左右。

  加上2016到2019年的库存量,山头茶时代普洱茶的库存,大约35到40万吨。

  这些茶叶,少部分是茶企为了看转化、调整工艺故意留下来的,但大部分是被迫剩下的。

  做山头茶的茶企,有的存货几百吨,有的存货几十吨,再小的茶商,也能拿出几吨茶叶。

  品质好的古树茶,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,早在春茶季或开发成产品一两年后就卖掉了。品质中上的大树茶,只要价格合适,也能卖掉。

  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

  茶叶要活着,拼的不是茶叶存量几百吨,也不是谁的工艺更好茶叶更香,而是现金流。

  要在市场活下来,既要有过硬的品质,还要有强力的宣传。资金都套在茶叶上,只有好茶,没有宣传,是大多数做货真价实山头茶的茶商的共性。

  茶商有好茶,茶客也不知道,都说茶香也怕巷子深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,可茶行业的巷子,深得一点香气都飘不出去。

  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

  茶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今天卖一饼,明天卖一提,看着几百万的茶叶卖不掉,实际囊中羞涩。

  茶企,春茶季做新茶要钱,运营要钱,日常开支要钱。茶商的钱呢,都在茶叶上。茶叶呢,仓库里,卖不动。

  一旦市场没有了增量,卖春茶的流水支撑不起茶企的开支,茶企只能裁掉团队,茶老板独自奋斗在卖茶的路上。

  最终,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:茶企没钱宣传——圈子小,销量上不去——茶企客户少——为了活着——只能用有限的客户维持高利润——价格高——喝不起——茶叶更难卖。

  回望普洱茶的历史,普洱茶产量接近云南茶叶产量的一半时,普洱茶就严重产能过剩、供过于求,市场随之下滑。

  云南茶叶,最大的优势是:得天独厚的原料资源以及数量庞大的古树茶,而且,大叶茶种,天然适合制作各种茶叶。

  生普在各大茶类中滋味更厚重,品质极好的古树和大树春茶中欧·体育生态物联网,可以用来制作普洱生茶,实现优中择优。

  既丰富了茶叶品类,满足各茶类爱好者和各种体质的需求,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普洱茶大积压。

  春茶季,自然是卯足全力干春茶。做完春茶,应该利用茶叶淡季的时候,盘活有效库存。

  明明就是没人要的剩茶,还自我感觉良好,觉得自己长在山上,比台地茶健康生态口感好,就一直端着,要卖个好价钱。